合同管理中主体审查的必要性
情景呈现:
2023年,A公司与B公司签订价值30万元的工业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签署阶段,A公司仅要求B公司销售经理张某提供名片及身份证复印件,未核查其授权委托书,亦未核实B公司营业执照状态。合同履行过程中,A公司支付10万元预付款后,发现设备迟迟未交付。经查证:
1.签约主体问题:张某并非B公司员工,其使用的B公司公章系伪造;
2.公司状态异常:B公司早在2022年因未年检被吊销营业执照,丧失经营资格。
法律后果:
若签约方无主体资格、未取得相应资质或假冒资质签订合同,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效力待定,引发议。
法律顾问提醒:
签约时请务必核实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确保其具备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能力。对于自然人,要确认其身份信息真实有效;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查看其是否处于正常经营状态,是否存在吊销、注销等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