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合同中的违约金目前我国法律上并无明确的标准。具体由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但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不宜太高。法律顾问表示,对于违约金的约定,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则:
1、明确约定违约行为导致的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式
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中,实际的损失其实是难以计算和确定的,比如:一方的违约行为所导致的相对方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等无法简单用金钱来衡量的损失。既然实际损失的范围和数量难以确定,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事先约定明确,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2、违约金条款约定要保证双方尽量对等、合理,约定金额不宜超过实际损失金额的30%
关于合同中所约定的违约金,法律并不一定会按照约定的金额来支持,而是会考虑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在一个相对公平和合理的范围内支持违约金,原则上约定的违约金不超过损失的30%,都是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的。
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更加重要,建议签署合同时可以找律师进行专业审核,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