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企业、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由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时,法律顾问建议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违法而辞退?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在以下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试用期期间被足够证据明确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员工严重违反劳动记录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严重失职,徇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员工因自身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用人单位是可以在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辞退员工的。
但是,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赋予用人单位更大的解除权。
当劳动者因违法其他民商事法律、行政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而受到相应处罚(如:打架斗殴受到公安部门的治安处罚)时,用人单位并不能借此解除劳动合同。
出现其他法定解除条件如违反用工规范、协商解除等法定情形的除外。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形下也是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的。
2、缓刑是否适用?
法律顾问在实践中常见的争议在于,部分劳动者认为缓刑、罚金、及免于处罚的情形,用人单位是否还有权依次解除劳动合同?
事实上,早在1995年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29条已经明确指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处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也就是说,一旦被认定触犯刑法,不管是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缓刑、罚金等处罚的,还是因情节轻微而被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已在96年刑诉法修订后取消)、人民法院免于刑事处分的,都属于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用人单位均有权适用劳动法第25条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能否随意辞退?
用人单位无权在侦查、取保候审期间辞退。实务中,我们常常遇到劳动者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取保候审期间,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涉嫌触犯刑法而解除劳动合同。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实际上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若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立案侦查、取保候审期间单方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实际上是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做了扩大解释,其行为实质上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用人单位在刑事判决后辞退应遵循法定程序。
法律顾问表示,用人单位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时,应当通知工会听取工会意见,并书面通知劳动者。
法 律 依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